Monday, February 17, 2014

萬寶龍限量版普魯斯特鋼筆





和IWC Ingenieur 3227合影

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3

D600 sensor噴油送修記

用D600用了快一年了直到最近才注意到有些縮光圈拍出來的相片有一些污點, 放大到100%看起來像是油漬沾到sensor上, 用相機的自動清潔功能跟用空氣噴都沒用, 我自己也沒有溼式清潔工具, 想說保固還沒到期就趕緊把D600打包寄去Nikon USA. 隔沒幾天Nikon就寄張帳單來說是保固內免費. 大概又過了四五天之後我就收到UPS的包裹, 打開是包得緊緊的D600, 電池跟SD卡插上去拍了幾張看看, 看起來是沒問題, 不過快門聲音好像變得比較清脆, 紙盒裡的invoice拿來讀了一下… 嗯, 快門被換掉了. 不過並沒有說明是不是D610的快門, 只是希望這個快門不要亂噴油. 仔細看了一下, Nikon USA還真細心, 我D600在大拇指按到的那附近橡皮裡面的氣泡都不見了, 還有整個機身都被清理的跟新的一樣(我寄去的時候很髒, 隨便拿保鮮膜包的, 連機身蓋都沒放). 真感激Nikon的技師~



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個人風格

我覺得個人風格最重要的就是整體感, 身上不論穿戴什麼的目的除了保暖之外都是在襯托自己, 像中醫開藥會運用"君臣佐使"的順序來區分一帖藥的主藥功能在哪, 哪味藥是主將, 哪些負責輔佐, 哪些負責收尾. 穿衣服也是一樣道理, 聽起來好像是廢話, 但走在街上一眼望去你會注意到不少人的穿著都蓋過自己, 尤其是帶個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或Gucci Gucci Gucci Gucci Gucci Gucci Gucci之類monogram的包包的人, 這些包包不是不好, 而是穿戴這些東西的人很少會有不被包包騎在頭上的本事, 變成包包是君自己是使. 有一些很會穿衣服的人用LV Speedy就很自然不做作, 看起來也沒有刻意打扮(這種就是最厲害的"effortless look", 但"effortless"的背後是用很多efforts堆出來的), 蠻少能有人做到這個境界. 像下圖這女生就配得蠻自然的.
圖來自Sartorialist

我提到的"effortless"這個風格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 連組登山車也一樣, 有些蠻厲害的車乍看之下都很平常, 沒有說書先生誇張的旁白就不會有人注意到, 像這篇登在01的文章裡有台組的很用心的神兵就是我所欣賞的低調. 但01那邊還是有不少用錢堆出來的失敗案例, 很多車配了頂級料但組起來跟聖誕樹一樣, 每一個零件都在尖叫"look at me!". 再來就是個人覺得很吐血的熱血車衣, 整件車衣印滿了logo, 放假騎個車還免費作廠商的活動招牌… 下圖的山姆是廠商們付錢拜託他穿才穿成這個德行的(相信他心裡也是千百個不願意)~
圖來自
再來講錶, 錶迷買來放上鏈盒裡的不算, 光指戴在手上的. 並不是人要長得帥穿個西裝筆挺才能戴名錶, 我講的整體感簡單來說就是"什麼人玩什麼鳥". 小時候我家對面海產攤老闆穿汗衫, 短褲, 藍白拖,黃長壽不離嘴, 騎一打檔就會跳一下的Vespa, 他就掛個金勞力士配金牙. 散發出草根性十足的自信. 這也是我說的整體感的一種, 並不是只有文藝青年或白領階級才能有型. 錶在穿著上算是men's jewlery, 是一項襯托自身品味的一樣利器, 但同時也最容易失敗在這個環節, 尤其是戴越名貴的錶越容易破功. 無論價位我個人覺得最好配衣服的錶還是三針素面不要太大的錶, 像低價位的Seiko 5, 中價位的Rolex Explorer I, 高價位的Patek Philippe Calatrava.  這三隻錶的共同點就是很素雅, 日常生活用起來不突兀, 不會像是要去領葛萊美獎的時候才拿出來戴的. 要挑一隻適合自己的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沒有懂錶的朋友可以問路的話光挑造型很容易挑到地雷(配爛錶芯定價又貴的錶), 而太著重錶芯又沒有足夠預算的話也很少有好看的錶可買, 像我老婆的美感很好可是她每次在錶店拿起來玩的錶我拿來聽幾乎都是裝ETA2892機芯, 沒辦法, 地雷很難躲. 還有一些情形是錶好看機芯也不錯但錶徑太大/太小, 風格太粗獷/太斯文. 錶這種東西我覺得不用多, 一隻八字合的就夠了. 眼光放遠點, 買不起就等存夠了再說, 妥協了跑去買2nd best過一陣子還是又會回去繼續看當初最想買的the best.

Thursday, November 21, 2013

登山車購買指南

說來有趣, 我還蠻常跟不同的車友騎車的, 但通常裝備用最好的人都不會是group裡的頂尖, 還沒遇到例外, 我有曾被一位騎銅管車(把鬆掉的龍頭當前避震用)的朋友海放過, 但我也曾在DH場用5.5電過Demo 9. 我沒有對車騎得比較慢的車友輕蔑的意思, 只是提出一個裝備好壞跟厲不厲害是沒關係的一個point. 但這裡要聊的還是裝備, 技術的話我可不夠格講而且也不是用嘴講得來的.

套句Keith Bontrager先生二十年前講的一句話"Strong, Light, cheap, pick two". 好殘酷啊! 用有限的預算就只能在粗勇跟輕之間作決擇, 但有計劃的話也還是可以組台適合自己的好車, 老話一句, 要先知道自己是什麼咖, 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料, 預算有限的玩法就是只能從耐操跟輕中間選一個, 比如說瘦一點而騎車又斯文的人就有本錢玩輕量車, 以此類推.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中產階級, 從事的工作(加上之前玩車的時候還沒有小孩)足夠供給我的興趣, 也嘗試過不少自己的跟朋友借來, 台灣比較不常見的車跟零件, 再加上我常幫朋友組低價位的車, 希望把累積的經驗分享出來能幫到一些有緣的同好. 我對全避震車比較熟,文章是針對全避震車講的, 先挑簡單的講:

傳動系統:
  • 在這裡不需要太講究也不用趕時髦去買三十段變速的, 十幾年前的前三後八所涵蓋的齒比絕對夠99%的人用而且那時候很少有烙鏈跟鬼跳檔(ghost shifting)的問題. 換成27速後鏈條跟齒盤才開始變得要很常換, 而且即使有保養才出門騎的話一沾到水或泥沙還是破功. (背景音樂: Shimano櫃檯收銀機卡噹的聲音)
  • Q: 那為什麼廠商要出27跟30速的?
  • A: 錢.
  • Q: Shimano還是Sram?
  • A: 撥把跟後變速用Sram, 其它用Shimano. Shimano雖然整體來說比較順, 但全避震車的話我還是推薦Sram的撥把, 因為Sram 1:1拉線比的關係, 比較不會鬼跳檔也比較不用常微調, 8速的Sram X-4撥把一對大概美金二十幾塊. 大盤跟後齒盤還有鏈條還是Shimano比較順, 一樣也不需要用到太高階的.
  • 還有一點, Shimano XTR大盤跟後齒盤是小朋友殺手, 那是給有廠商贊助的車手用的, 他們有本錢比一場換一套不會痛, XTR是很輕沒錯但軟到不行, Shimano有良心的話應該打個FRO上去(for race only). 我到後來XTR齒盤該換的時候就全部升級到XT了.
  • 前變速器不論Shimano或Sram都可以配Sram撥把


煞車:
  • Shimano入門款的油壓碟煞其實就很好用了, Deore的油壓碟煞只比機械式碟煞貴一點而已, 而且手感跟煞車力道好很多. 還有Centerlock其實是蠻好的設計, 但缺點就是hub的選擇不多.
  • 碟盤尺寸基本上XC用6吋, AM用7吋, DH用8吋. 但實際上還要考慮車手的體格.
  • 鋼編油管其實用起來跟一般管沒什麼差, 視效而已.
  • 金屬成份的來令片很容易嘰嘰叫.


輪組:
  • 預算許可的話hub跟輪框這部份最好能講究一點, 如果預算不夠直上Chris King的話, 那就用Shimano的, 畢竟中價位的DT Swiss, Hope, Hadley的並沒有比Shimano好太多, 還有我現在車上用的Industry Nine我也不推薦, 第一太吵第二沒必要(120點咬合), Chris King的72點我覺得剛剛好而且又耐操好保養.
  • Mavic跟DT Swiss中價位的輪組表現不會比Shimano的好, 高階的是很輕沒錯但就嫌剛性不足, 這兩家輪組的優點就是美觀(貼紙跟塗裝很漂亮)跟好保養.


車身:
  • 除了重量跟車身材質強度之外, 最重要的環節有兩個, 第一是車身幾何, 第二是支點設計. 先講車身幾何, 要知道車身幾何跟自己八字合不合最簡單的就是試騎, 連這一篇都可以不用看了, 但如果人緣欠佳或是車行不肯的話這篇加減讀一讀. 
  • 頭管角度, XC車陡一點, 反應較快但有點神經質, 下坡車斜一點, 傻傻的但比較穩, 知道這些就足夠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挑適合自己騎乘風格的頭管角度了. 要騎上騎下的All Mountain我會挑67º-68º之間
  • 座管角度, 這倒沒什麼標準, 只要別太斜就好, 太斜的話第一座管承受的壓力較大, 第二爬坡座椅調高時重心會太後面難出力,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standover height, 就是椅墊降到最低時的高度, 下坡時座椅當然越低越有信心, 狀況不對的時候比較容易棄車彈跳. 還有現在蠻流行的線控伸縮座管對上上下下的地型幫助很大.
  • BB高度, 對6吋避震行程的AM車來講13"-15"的BB高度都算正常, 低一點比較穩, 但曲柄跟大盤比較容易被K到, 取捨看個人, 我不大介意大盤偶爾被K到, 反正我前面最大齒是裝bash guard(無齒的那種)重心低對我來說比較重要.
  • 輪距跟身高成正比, 輪距長穩定性高但操控反應會鈍一點, 我身高是介於騎中號跟大號之間, 兩種尺寸都試過之後我比較喜歡大號車身較長輪距帶來的穩定性, 輪距長短的選擇也是因人而異的. 很多台灣人都喜歡挑小一點尺碼的車身, 想說小一點的車身standover height低一點好操控殊不知這樣反而犧牲掉了穩定性. 我的習慣是挑重心低, 軸距較長的車身, 再調整龍頭, 把手, 懸吊系統跟其它小地方來讓操控靈敏一點. 
  • 再來要挑的就是懸吊的支點設計了, 我個人大概的將所有的支點設計分為兩大類, 第一是single pivot也就是單支點, 不論是URT, Faux Bar都算是single pivot. 第二是4 bar linkage, 包括了FSR, Horst Link, VPP, Maestro, DW, Lawwill. 各家的支點設計的目標不外乎是貼地性, 煞車時還能保持避震正常的運作以及踩踏效率.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三項都能兼顧的贏家, 能把其中兩項顧好就偷笑了.
  • 先講單支點(single pivot), 單支點最大的優點就是好保養跟清晰的路感, 支點的位置放對了的話單支點也有不少好車,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車壇常青樹Santa Cruz的Heckler, 因為它支點夠高所以頭段的wheel path是稍微向後走的, 所以在抽車上坡時鏈條的拉力可以抑制車身下沈, 即使沒用platform避震器Heckler的踩踏效率也很好. 還有它的支點位置蠻前面的, 所以wheel path的弧也比較直, 還有Heckler的避震器的擺設是raising rate, 會讓避震行程尾段比較不易觸底. 看起來很平實的一台車其實它各項表現都不輸現在流行的複雜支點設計. 在Santa Cruz採用VPP之後也還是繼續生產跟改良Heckler. 
  • 再來來嘲笑URT(Unified Rear Triangle), 兩點就講完這個設計: 1, 抽車車會彈跳. 2, 避震只避上半身跟屁股.
  • Horst Link(待續...)

Intense Uzzi VPX

這是我拿來彌補5.5下坡不足的雞絲,  上坡前叉沒得鎖就用繩子綁, 但40多磅的車重還是讓我出門騎車前不由自主的去牽5.5. 這台VPX後來就只跑DH場地, 還用GPS測出在Mammoth的Kamakaze(神風特攻隊)路線上跑到時速60多英里, 記得當初鋼纜覽車載到山頂的時候有兩個阿婆來搭訕問我說我騎到山腳要多久, 我就說走Kamakaze的話只要三分鐘, 她們就說我唬爛, 怎麼可能比纜車直線下山快?! 我如果比纜車快就請我喝啤酒. 結果是騎到山腳抽了半根煙她們才到(吐煙ing) 不過沒圖沒真像, 當作故事聽聽就好 :-) 現在回想起來在那個速度下凸錘可能就直接蓋白布了, 在DH專用場地拿8吋行程的車跑是蠻過癮的只是兩天磨掉兩條sticky rubber Nevegal 2.5(好料)口袋有點受不了. 還有在那裡跟場地員工聊了一下, 他跟我透露了"出來騎,總是要還的"的一個統計, 現在記不清楚, 大概平均騎一個禮拜的話, 四個人之中就會有一個會送醫, 是雪季時的好幾倍~ 摔車是一回事, 我比較擔心的是被黑熊攻擊, 那邊熊超多, 連晚上出來丟垃圾都會被熊嚇到. 

還沒講到車? ok, 其實這車身也買錯了, 5.5再上去就是freeride口味的VPX, 而我只是要組台AM, VPX要作AM用有點太過頭, 要專門騎DH場地的話當初就買台重心低行程更長的Demo 9配888還更適合...

沒適合的大盤, 暫用XTR. DeeMax輪框很不錯但Mavic的花鼓好像不分等級騎起來都一樣

66RC構造簡單又滑順, 只是上坡行程不能縮, 用繩子綁一下(錯誤示範)

上DH場地太爽, 幾天來只記得拍這一張照, 沒辦法, 衝上癮了不可能有心情慢下來拍照留念, 尤其是平常下坡都是上坡的汗水換來的, 用纜車載上坡當然是越多趟越好, 來撈本的.

平常的設定是長這樣


Monday, November 18, 2013

Stowa手上鏈飛行員錶6498

我向來喜歡簡潔的設計,所以這隻簡單到連秒針都省了的手上鏈Stowa飛行錶6498第一眼看到就煞到。一開始本來是在找比手上現有的IWC Big Pilot還小一點的版本,所以外套穿脫的時候錶不會卡在袖管裡(好濫的藉口),但又不想買馬克17,於是就上網作了一下功課朔本追源找了一下二戰時製作德國飛行錶的錶廠,當時飛行錶有大三角鼻配小眼睛logo的A版(Baumuster A)和後來把時標移到中間一小圈方便神經緊張的納粹飛行員看幾點下班的B版(Baumuster B),而當時只有五間廠生產B版納粹空軍飛行員錶依次為A. Lange & Söhne, Laco (Lacher & Co), Stowa (Walter Storz), Wempe (Chronometerwerke Hamburg)以及IWC. 這次不打算花上千美金買錶,所以手上鏈Type A的選擇只剩Laco Memmingen Type A跟Stowa Flieger 6498,看了一下,不大喜歡Laco的錶耳跟鑽石形錶冠以及略大的皮帶卯釘的設計,Stowa Flieger 6498倒沒什麼礙眼的地方(除了交貨日期...)就直接在Stowa網站下定單,以上是我簡單的選錶心路歷程。等明年二月拿到貨時再會來補照片跟使用心得,先欠著~


這一篇的英文版在,納粹空軍軍錶的搜索來源在還有(警告:內容多到傻眼)。
手上鏈Flieger 6498在Stowa's 官網的照片

在腦海裡冥想就莫名其妙被淘汰的Laco Memmingen Type A
Add caption
Add caption

雖然不是德國錶,這隻Steinhart B-Uhr 44鈦合金也蠻好看的


2/22/2014內容更新